練氣的方式有很多:自然呼吸法,胸腔呼吸法,腹式呼吸法等等。普通人多采用胸腔自然呼吸法,但這種呼吸方式不能真的把氣送進丹田,反而存在很多問題。
這種呼吸方式主要是依靠胸部的擴張收縮,呼吸比較短促,吸進來的空氣含氧量很低,空氣主要集中在肺的上部,肺下部的肺泡很難打開,我們的肺泡功能就逐步喪失;隨著年齡增長,肺活量逐年下降,吸入肺部的空氣含氧量也隨之下降,呼吸變得更淺,導致身體的五臟六腑出現長時間缺氧狀況,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。

在洗髓吐納中,采用的是逆腹式呼吸法。逆腹式呼吸法又叫丹田呼吸法,它是一種內氣的"呼吸"。主要是以橫膈肌的活動為主,比胸肌的活動面積更大,吸入的氧氣是胸腔呼吸的三到四倍。 肺活量增加,身體的氧氣供給加大,使血液得到凈化,這是煉氣的一種捷徑,也是得氣***快的法門。

吸氣的同時,收縮腹部肌肉,感覺腹部肚臍下好像有一股吸力,吸著我們的腹肌向內凹陷,同時也感覺到后腰命門處也有緊繃之感,吸滿之后緩緩呼氣,不要憋氣。在整個呼吸過程當中都要做到鼻子吸氣,鼻子呼氣,不用嘴巴呼吸。因為鼻腔里面有鼻粘膜,可以過濾空氣中的臟東西。 第二個要領就是我們的舌頭,在整個呼吸過程當中要做到舌抵上腭,就是把舌尖卷起來抵著我們的上牙床。人的口腔上腭有兩個小窩,稱之為“天池”,它屬于修煉的一個關竅。用舌頂住,不使真氣外漏,這叫閉天池;用舌尖頂住天池,舌頭后面的玄膺穴就可以打開。

玄膺一開,真氣就會由此下降丹田,暢通無阻。另外我們的舌根下有兩個生津的穴位,左金井,右石泉。一旦舌抵上腭,舌根處就有口舌生津,也就是口水比較多,這個時候把口水吞下,緩緩送入丹田,這是吞津生精的妙法。 這整個舌抵上腭的動作在道家稱之為“搭鵲橋”,這個是上鵲橋。在煉氣中它是溝通任督二脈的橋梁,所以叫“鵲橋”。人出生之后,哇的一哭,從先天落入后天,舌根落下,任督二脈也隨即由一變成二,所以要搭橋使其再次由任督二脈變成一條完整的氣的循環路徑。

人有三陰,生殖器叫前陰,中間是會陰,肛門叫后陰。這個地方醫家稱之為會陰穴,道家叫陰蹺穴,佛家叫海底輪。海底輪蘊藏著人體的許多生命的奧秘,不管是道家還是佛家還是密宗對此穴都非常的重視。

第四個要領就是吐納的火候。我們都知道,做飯講究火候,炒菜需要火候,那么煉氣也需要火候。在煉氣中,大火叫做武火,小火稱之為文火,止火稱之為溫養、或者封固。要做到深吸長呼,吸氣要深,呼氣要長。